首页 > 快讯 > 正文
暖冬青年行 缀满守望心
来源: 洞察网 发布于:2019-02-16 21:06:23

文化深度

暖冬青年行 缀满守望心

2019-02-16 公益新闻支付中国网文化新闻贵州毕节

长安大学赴贵州毕节春晖支教志愿服务实践队关爱留守儿童家访活动基本结束

家访调研,关爱留守儿成长。姚奉鸣 摄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有关教育的名言,一直被长安大学赴贵州毕节春晖支教服务队的队员们视为座右铭。为助力打好教育攻坚战,走近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让他们的寒冬多一份爱与温暖。自2018年1月下旬起,长安大学赴贵州毕节织金县熊家场镇川硐小学春晖支教志愿服务实践队深入留守儿童家中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家庭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冯朝阳 摄

寒冬的川硐,刺骨的寒风夹杂着断断续续的小雨,将西南冬天的湿冷刺骨展现得淋淋尽致,志愿者和孩子们在泥泞不堪的路上艰难的走着,用爱和希望拼命的和严寒抗争着。

“我以前对这些农村了解得实在太少,太肤浅,当我走进他们,才知道现实并不是我所了解的那样。”志愿者孔庆睿“我完全震惊了!”;“初次听闻‘人无三分银’时,还颇为质疑。但当走数十分钟山路深入学生家中时,才知所言非虚。一家四姐妹挤在残破不堪的土房中;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家徒四壁,靠建档立卡的救济金为生;父亲残疾,母亲患有智力障碍,仅儿子一人正常;爷爷行动不便,父亲入狱,婆孙二人扛起生活的大梁……但生活的贫穷没有击垮他们,学生们依旧奋发向上,笑口常开;川硐的民风依然质朴无暇,令人深思。”志愿者冯朝阳感慨道。

父母在外,孩子们和奶奶生活。姚奉鸣 摄

与此同时,随着对学生及其家庭情况的了解逐渐深入,孩子们用行动印证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双双稚嫩的肩膀承担着这个年纪本不该承担的生活重担,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失去了该有的童真,体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三年级学生王小燕(化名),10岁,家中母亲离家出走不知去处,父亲入狱,奶奶年迈,还有一个上一年级的弟弟,一家人靠奶奶打零工维持生活,她每天早上5:30起床,做饭给弟弟和自己吃,给奶奶做好早餐,然后带着弟弟走40多分钟的山路赶到学校上学,放学领着弟弟回家,喂家里的牲畜、洗衣做饭、打柴,有时还要和奶奶一起去帮邻居家干农活挣钱。在家访中,志愿者们发现大多数孩子的家庭一贫如洗,父母没有经济来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帮助和支持,也许社会的爱心援助。在川硐小学,像王小燕(化名)这样的孩子和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

放学回家打混泥土的孩子。姚奉鸣 摄

据悉,此次活动中,支教队还利用前期募集所得资金为每个留守购买了围巾,手套,袜子等御寒物品,同时为川硐小学捐赠了价值5000余元的书籍和打印机等物资;支教队每天都会对家访调研活动进行总结汇报,及时反馈家访学生家庭状况,合力想办法提供帮助。同时对家访方案和问题及时进行了调整与补充。

给留守儿童发放围巾、手套等御寒物资。曹小雪 摄

给留守儿童发放袜子御寒。曹小雪 摄

截止日前,支教队已基本完成了对家访调研的数据分析和总结,完成建议梳理,形成报告,最终将通过报告形式向有关部门和社会进行反馈。争取为川硐小学的孩子们赢得更多的帮助。

送孩子回家的路。李云飞 摄

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是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结合,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此次家访留守儿童活动以关怀走进孩子心灵,以温情助力教育扶贫,不仅进一步密切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还传递了社会的关爱。即使支教结束,向学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中茁壮成长,最终指引他们走向崭新的未来。(陈光泽、姚奉鸣、刘艳报道)